张同学,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非常喜欢高中时候的一个同伴女同学。上了大学之后就没怎么有联系了。所以张同学,在大学的第一年里过的非常的开心。也过得非常的充实,每天的学习也是非常的有效率。可是所有的一切局面在张同学大一刚过的那个暑假里。因为放暑假了,高中同学刚上大学没多久,对于高中的那种同学情谊也很是浓厚。所以,由高中班上的 几个同学的组织,就进行了一次同学聚会。在这个同学聚会上面,张同学和原来自己非常心仪的女孩子又见面了。而且这个同学和自己见面的时候聊的还非常的欢畅。他们聊自己这一年大学的经历,聊这一年大学的感受,以及自己对未来大学的期待和展望以及自己对未来人生的展望和期盼。甚至涉及到彼此的感情世界。从这一次聚会的聊天当中张同学知道他的这位女同学没有男朋友
。
所以,在这一次聚会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张同学就约了他的这位同学一起吃饭。就在吃完饭之后的散步聊天当中。张同学就向他的这位同学进行表白了。原以为通过上次的长谈,谈的如此的欢畅的状态下,并且这位同学没有男朋友的状态下。自己的期望是非常大的。可是没想到的是,还没有等张同学完全表明他的意思的时候,他的这位同学就打断了自己的表白。同时,还非常斩钉截铁的回应,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们做朋友是最好的一种关系。得到这个回应之后,张同学的心跳加速,目光有些呆滞,心情沮丧到了极点。这个时候也没有心情吃饭了,就想逃离那个地方,于是就跟同学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想回家了。本想即便没有得到朋友的爱慕,但怎么也得得到朋友的几句安慰。可是朋友只说了句,你先回去吧。我再坐一会儿。
就这样,张同学拖着非常不是那种滋味的心情回到家里。一回到家里就躲进自己的房间,然后睡觉,饭也不想吃。从这以后,张同学整天没精打采的。也不想上课,觉得上课没有什么作用了。整天就想着,同学怎么会不喜欢自己呢?是哪里做的不好么?她怎么这么绝情呢?
这种状态持续半个月之后,张同学就不想去上学了。于是就每天在家,只有在家玩游戏的时候。张同学才是有精神的。于是张同学就在家里玩游戏,这一玩就是一年。父母看在眼里也无能为力。在朋友的建议下才接受不是很情愿的接受心理辅导。
根据认知心理治疗模型的五因素交互影响理论:
行为:不想学习,不想吃饭,无精打采。只想玩儿游戏。
所以,通过上述的五要素。我们可以看出张同学一系列不良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后面是自己对于这件事情想当然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让张同学看清楚自己在整个事件当中自己的的思维,情绪,行为的具体反应。从而明白自己该做怎么样的联系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