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那颗渴望拥有同伴的心,是那样强烈、纯真,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求友愿望比任何一代人都强烈。若问现在的孩子最缺少什么, 那么最明显的答案,便是知心的朋友。若问现在的孩子最需要什么,答案 仍然是,知心朋友。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对儿时朋友的印象都非常深刻,并且当儿时的朋友再见面时,就会感到特别亲密。对别人谈起自己的少年时光, 总是把某某人常挂在嘴边,或是讲讲这个人的趣事,或是对其赞不绝口, 说起与少年朋友一起时的青葱岁月,如数家珍。父母的经历告诉我们:孩子需要朋友。
离幵人与人的联系以及人与人的交往,社会意义上的“人”就不存在了;离开人与人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任何人都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诸多的联系、交往中,总有至近的、感情亲密的一圈人,这就是朋友。 孩子如果有一大批朋友,在朋友圈中长大成人,这尤为重要。
朋友能够使孩子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孩子幼稚、好奇、是非观念模糊,使得他们可能分不清优点和缺 点,但只要父母及时给予指导,孩子们很快就会“自我纠正”过来。而在 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孩子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朋友能够让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中学习适应社会,提高社交的能 力。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时’常常用“石头剪子布”、“猜谜”、“手心、 手背”等方法决定由谁“当皇帝”、“当大将”、“当解放军”、“当坏蛋”。 孩子们在一起,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不管问题 解决与否、解决得是否合理,他们的认识总会前进一步,这也是在学习社 会。如果孩子没有朋友,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朋友会让孩子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培养集体意识,克服自私、自利的个体意识。不少孩子个体意识特别强,在家里像个少爷小姐一样“作威作 福”,在集体中也不免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这对孩子的发展十分 不利。朋友之间的集体生活正是克服自我中心毛病的熔炉。孩子在集体 中,必须遵循集体规则,不能以个人为中心。如果只顾自己“拔尖儿”, 会受到排挤,小朋友会看不起他,不跟他玩,他也会进行激烈的思想斗 争,最终向群体规范“投降”。合群是人的重要品质和能力,这是父母无 法口授给孩子的。
上小学四年级的多多,特别渴望得到同伴的友谊。一次周末,他和他 学校同班上的一个男生约好了,到那男生家做客,为此事,他兴奋不已, 没去之前的几天经常念叨,到那里去干什么、怎么去,当他听到父母这一 天有事不能送他去、也不希望他自己独自去时,就非常沮丧。父母不忍心 见他这样,就送他去了那男孩的家。那一天,多多在他的同学家里确实玩 得很开心,他还在他们家里吃了午饭,回家后,他不住地念叨这事,这让 他很留恋,为此,他们约定下周末,他的同学到自己家里做客,可是父母 却说什么也不答应了。多多父母的考虑是,怕两个孩子把家里搞得乱七八 糟,又怕孩子不小心碰到带电的东西会受伤,但是,多多的父母并没有把这些情况说清楚,而是蛮横地拒绝了多多的要求,多多为此而大哭大闹。
孩子对朋友的渴望可见一斑,孩子对同伴友谊的渴望,是他们人生成 长阶段的养料,特别是青少年,他们需要这种养料。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孩子在12岁之前,渴望得到亲密的伙伴关系,如果他在这个阶段得不到亲 密的伙伴关系,没有人跟他倾诉衷肠、他也不能跟别人倾诉衷肠,那么, 过了这个阶段,在以后的漫漫人生道路上,他将是孤独的——他再也找不到亲密的人际关系。
为了使孩子能有自己的朋友,首先,家长应该积极地帮助孩子寻找同伴。如果孩子与小朋友已经开始交流、交往,父母要及时给予强化,比如 父母对孩子说:“你有了自己的朋友,这很好。但要记得,朋友之间应该 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或者对孩子说:“我很想见见你的朋友,你看可以 吗?”如果孩子还没有朋友,则应积极帮孩子寻找。利用闲暇时间,让孩 子主动与住家附近的小朋友玩,找自己同事或老同学的孩子一起玩。家长 对孩子的朋友要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釆取支持、欢迎的态度。当小朋 友来家里时,家长要热情接待。一旦孩子们自己玩起来,或者学习起来, 家长就尽量不要干涉,而是慢慢地陪在旁边观察。孩子们时间观念不强, 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提醒,提醒的方式要注意不要生硬,以免挫伤 孩子的积极性,可以用商量的语气:“时间不早了,是不是约定下次来玩 (或学习)的时间,你们商量-T,好吗?”
其次,父母要具体指导孩子如何规范交往。孩子毕竟年纪还小,与小 朋友交往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交往细 节,给予正确指导。比如,孩子们之间出现摩擦或者裂痕,家长要及时了 解原因,帮助孩子做出分析,指导孩子们自己化解矛盾。
最后,父母要与孩子朋友的家长主动交往,共同引导孩子、带动孩子。孩子们成了朋友,双方父母之间的来往对孩子之间的友谊更是一种促进,许多具体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青春期是孩子渴望得到友谊的关键期,错过这个时期,孩子将丧失这种能力,因而也将损害孩子一生的幸福。所以,对孩子的这种渴望和他提出的要非常在意,也要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这种愿望。
父母需要观察孩子的行为,要了解他,必然要跟他沟通。了解孩子、 知道孩子的心灵所需,是一种爱的艺术——只要你有一颗关爱的、敏锐的心。
专家指点
在选择什么样的伙伴作为同伴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做出选择。这里的选择有两点应该注意,一是孩子能够合得来,二是能够优势互补。孩子们 的优点在互动过程中强化、发展,孩子们的缺点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克服。 还可以利用双休日或其他节假日,与孩子朋友的家长约好,带孩子一起出 去旅游、度假,创造孩子之间的交往机会。这种方法很有效。此外,亲戚之间的孩子更容易交往,有这方面条件的,要充分利用。